規劃和設計安防系統前,需考慮園區的哪些特性?
李綱:園區是一種政府集中統一規劃指定區域,區域內專門設置某類特定行業、形態的企業、公司等,進行統一管理。它有幾個顯著特點,第一個是眾多的獨立企事業單位,包括獨立的法人;不同的管理,形式上也是不一樣的,但是采用的是統一的行政管理模式。園區內有物業單位,有不同類型入駐的企業,但是公共的服務部分是通用的。另外這個園區一般都有共同的定位,比如說高新技術園、半導體園、研發基地等等,這些都是在構建安全防范系統時應加以考慮的因素。
a&s:如何構建智慧園區框架下的安全技術防范體系?
李綱:首先是安全,我們在人身和財產上面,不僅不受傷害,同樣也不受威脅;防范就是有效地防止各種各樣的威脅。那么安防系統實際上是一種系統化的概念來實現我們安全防范,包括各種各樣綜合性的措施和技術手段。這是安全防范系統一個完整的定義。
這種防范是三位一體的,是技防、人防和物防的一體化。物防是我們對保護對象進行物理防范的措施,主要起到實體防護和延遲的作用;人防是對物防的一種配合;技防是在這兩者基礎之上,用技術手段來保障我們安全防范。
雖然它是技術防范系統,但是它必須由人管理來保障的,必須要有人員來支撐的,不是純技術的問題,它起到的作用要有威懾、預警、延遲、阻嚇、制止、追究,只有做到人防、物防、技防一體化,才能保障我們的園區安全程度達到要求。
同時,園區安防系統防范區的劃分要體現空間上縱深的概念。合理利用各種技術的特點形成多方式、多層次探測,滿足防護的縱深性、均衡性、抗易損性要求。系統設置時要有縱深,不能一點突破,全線崩潰。要求在空間上要有層次,形成物理的隔離和距離,在技術上要利用各種手段的互補性,合理地采用多重技術形成功能互補。但是要強調一點,實際上在一個園區可能有不同的防護對象,所以在構造的時候,并不是以園區的中心點為中心來進行,而是以保護對象來形成的。有可能我有多中心、多層次、多防護。主要有周界、出入口、通道、禁區、對象。在設計上,是層次縱深,無漏洞,另外,要有強大的復核手段,最后要聯動響應的策略和應用。
此外,從要求上來講,協調非常重要,尤其現在的技術環境,協同會越來越重要。另外一個很關鍵,必須確保安防系統獨立工作,以保證當其他的工作系統都失效的情況下(如停電),安防仍然能工作。實際上構造報警系統有多種方式,比如將所有的探測設備直接接到控制設備,特點就是簡單,一目了然。有一個更突出的特點是非常快速的計時,實施也非常經濟。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線路太多,尤其防范點太大,網絡布線是非常頭疼的問題。各種各樣的線多的情況下,解決這一矛盾,我們需要很多的地下管網。
a&s:智慧園區的安防系統,智慧在什么地方?
李綱:個人以為園區安防系統的智慧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。第一,就是要滿足特殊的需求。因為我們說的園區的每個入駐企業都有不同的需求,如果采用統一的安防設計規劃方案怎樣滿足它們的特殊需求?第二,我們的安全不是以犧牲園區企業效率或職員人身自由等方面為代價,而只能為園區增光添彩,使得園區內企業運作高度自動化,這是我們支撐園區運轉的重要方面。另外應用于智慧園區的安防系統還需符合時代潮流,在綠色、節能、環保方面達到指定的標準,這是我們智慧的定義。
a&s:園區安全防范系統運行遵循的原則?
李綱:園區安全防范系統,是我們針對入侵的違法行為實行的針對性的防范。入侵者作案時間是有一個過程的,我們的防范系統針對作案過程,盡量能夠實現我們的防范目標。所以,這里包含三大原則:探測、延時、反應。要及時探測,能夠成功地拖延它的行為,在及時反應情況下制止它,這體現一個重要的原則,就是“空間換時間”。
那么從我們剛才三個應用方面來看,技術防范主要側重于發現與探測,物理防范是延遲防范,人力防范主要是反應制止。
所有的安防子系統,大致的構造都是差不多的,主要由下面幾個部分來組成,首先,要有探測部分,第二要把探測信息傳輸過來,有一個控制設備,通過我們預先定制的程序來進行正確的響應,提醒值班人員和保安人員的注意,同時我們有一個作用的前端,關閉一些門或窗,封鎖一些區域來達到我們的目的。比如報警信號的傳輸即體現了三點之間的互傳,一個就是探測器與控制中心,報警信號的傳輸和控制信號的反向傳輸,另外我們給值班人員警示,最后我們尋求第三方的幫助。
a&s:園區安全防范技術應用的發展趨勢?
李綱:物聯網概念炒得越來越火,云計算、大數據也逐漸進入我們的視野。這種情況下,園區安全防范系統不可能不受影響,具體會有什么變化呢?第一技術發展迅速,系統集成度大幅度的提高。第二是計算能力速度加強,很多原來不可能做的算法和建模都能夠實現。比如微波技術,前20年退出了安全防范報警系統,為什么現在卷土重來?因為現在的計算能力的加強。這個計算能力最重要的是價格大幅度的降低,所以對于我們智慧園區來說,帶來了福音。
另外,應用上更加智能化,更廣范圍的協同和更深程度的防范。這種情況,以前是有,只不過在新的技術層面提高到新的高度。過去,我們國家的政府管理體制,有案情通報、預警,都通過開會的形式,發文件方式來發布,但是在物聯網、大數據廣泛鋪開應用的時候,這些都將變成自動化、智能化的處理,能夠實現對危險的預測,對防范漏洞自動的預警。另外,能夠實現針對性的防范,對于特定的時間、場合情況下,我們會有針對性地防范來防止威脅。還有創新的協調方式更加廣泛,政府、社會都將成為保障園區安全的重要力量。